1. 概述
現代輕型貨車和小客車的液壓制動裝置一般都是雙管路的。
雙管路液壓制動裝置是利用彼此獨立的雙腔或單腔制動主缸(總泵)通過兩套獨立管路分別控制一個或兩個制動輪缸(分泵)。這樣,當其中一套管路失效時,另一套管路還可以在各個車輪起制動作用,比單管路制動系統(tǒng)安全可靠。
雙管路液壓制動系統(tǒng)的管路布置,有按車橋控制的,就是兩個車橋各有一套控制管路;有按車輪控制的,就是通過兩套管路分別控制前、后橋各個制動器中的一個輪缸(用于具有兩個輪缸的制動器)。
常見的雙管路液壓制動裝置有兩種:一種是用串聯雙腔制動主缸,控制兩套管路,如國產桑塔納、一些進口豐田小轎車等;另一種是用單腔制動主缸,配裝安全缸或隔離器,控制兩套管路,如國產nj1041s、蘇制伏爾加嘎斯—24等。
為了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增強制動效果,雙管路液壓制動傳動系統(tǒng)中多裝有真空加力器。
2. 故障檢查
現以由單腔主缸和安全缸控制并裝有真空增壓器的雙管路液壓制動系統(tǒng)為例,簡介其故障檢查及排除方法。
1) 制動效果不良。
總的來說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真空增壓裝置有故障,二是制動器有故障,三是控制管路有故障。
首先應檢查真空增壓器,F代汽車真空增壓器上多裝有真空報警器便報警(蜂鳴器鳴叫或指示杰閃亮)。
在發(fā)動機運轉的情況下,連續(xù)用力踩3~5次制動踏板,如鳴器1分鐘后停止鳴叫,說明真空增壓器工作良好。
如果真空報警器鳴叫不止,踩下制動踏板時發(fā)硬,踩不動,可能是真空增壓器控制閥膜片破裂,真空閥和空氣閥漏氣,加力氣室活塞漏氣,加力氣室活塞阻力過大,真空管路漏氣,單向閥封閉不嚴,輔助缸球閥漏油,輔助缸皮碗漏油,空氣濾清器堵塞等。
遇到這種情況,先檢查各連接管路有無滲漏,如無滲漏,可將真空增壓器的空氣濾清器連接管拆下,再踩下制動踏板不動,另一人用手堵試真空增壓器控制閥的空氣管,如感到有吸力,說明真空漏氣。
如果真空報警器鳴叫不止(或報警指示燈不滅),而踩下制動踏板時發(fā)軟,有彈性,可能是輔助缸活塞皮碗磨損或損壞,輔助油缸活塞頂缸座,或活塞與缸筒密封不嚴,或活塞體磨損曠。
此時可扭開任何一個車輪的放氣螺塞放氣。若放氣時制動液噴出的壓力不足,則可能是輔助油缸內的故障。可分解輔助缸檢查:察看皮碗是否發(fā)脹變形或磨捐贈過甚,出油閥座是否銹蝕或密封不嚴,若未發(fā)現故障,則檢查活塞是否磨捐損松曠。
如果真空報警蜂鳴器不響(或指示燈不亮),而出現制動效果不良的情況,應先檢查真空報警器是否失效。一般裝有真空報警蜂鳴器的車輛,都配裝真空信號按鈕,蜂鳴器不鳴叫,則蜂鳴器已損壞,應予更換。
沒有真空報警蜂鳴器的車輛,也可用簡單方法判斷真空增壓器是否有故障。其方法是:用力踩制動踏板3~5次并踏下制動踏板,而后啟動發(fā)動機,若感覺腳下踏板有下降的趨,說明真空增壓器起作用,故障在其他部位。
如果經過檢查真空增感謝器沒有故障而制動效果不良時,應先檢查各制動管路(特別是軟管)及接頭有無破裂、滲漏,制動主缸是否缺油,制動系統(tǒng)內是否有空氣。
如果系統(tǒng)中有空氣(一般表現是踏板發(fā)軟,有彈力),應進行放氣。但對于裝有安全缸的雙客路液壓制動系統(tǒng),誚先將安全缸調整到放氣狀態(tài),就是將安全缸上兩具管路的放氣閥打(逆時針旋轉氣閥到有阻力為止)。
放氣前,誚先往制動主缸貯液罐內加滿制動液,將放氣螺釘帽取下,套上塑料管,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制動液的容器中,然后反復踏下制動踏板,當踏板升高后,保持不動;另一人擰松放氣螺釘。這樣反復踩、放幾次,直到放出的制動液中無氣泡時為止。
放氣過程中應注意:未扭緊放氣螺絲時,不要放松制動踏板;放氣時隨時向貯液罐中補充制動液;放氣順序應先高后低,先遠后近。
放氣完畢后,往貯液罐中加注制動液至規(guī)定高度,并關閉安全缸上兩個管路的放氣閥(順時針旋轉放氣閥到有阻力為止)。
若制動系統(tǒng)放氣后還是制動不良,誚根據踏板踩下的反應,分別檢查:如果連續(xù)踩下制動踏板,踏板逐漸升高,有彈力,稍停再踏時踏板仍很低,為主缸油閥損壞,應拆卸檢修;如果一腳制動不靈,但踩下踏板數次,制動效果轉好,為制動踏板自由行程過大或車輪制動器制制動蹄摩擦片與制動鼓(或盤)間隙過大,應檢查調整;如果踏板高度符合要求,連續(xù)踩下制動踏板,制動不靈,為車輪制動器故障,應拆卸檢修。
2) 制動單邊。
汽車制動時,同軸的兩車輪不能同時制動,汽車不能沿直行方向停車,稱為制動單邊或跑偏。
產生制動單邊的原因是左右車輪摩擦車與制動鼓間隙不均勻,個別車輪摩擦片上有油、硬化、或鉚釘露出,左右車輪摩擦片材料不一致,或接觸不良,個別車輪制動蹄回位彈簧變弱或損壞,油管堵塞,個別分泵有空氣,或活塞發(fā)卡、皮碗損壞等。
檢查時,先看制動時車輪偏向哪一邊,而后察看制動不靈那邊的制動鼓間隙,必要時調整;如不能排除,則將此分泵排氣;放氣無效時,可拆卸車輪制動器,檢修內部及分泵。
對于裝有安全缸的液壓制動系統(tǒng),在檢修前輪時,應將安全缸上通入前輪的進油閥和放氣閥關閉;在后輪時,應將安全缸通入后輪的進油閥和放氣閥關閉。排除故障后,依次進氣放氣,并將安全缸各閥調整到政黨狀態(tài)(安全缸前、后進油閥均開啟,放氣閥關閉)。
3) 制動發(fā)咬(拖滯)。
當踩下制動踏板,放松后,制動摩擦片仍與制動鼓接觸,致使汽車起步困難,或行駛無力。其原因可能是制動蹄回位彈簧過軟或折斷,制動摩擦片碎裂,制動摩擦片與制動鼓間隙過小,制動主躲藏或工作缸皮碗,制動管路或安全缸、隔諏器堵塞等。
支起各車輪轉動試驗。如有的車輪阻力過大,則故障就在此車輪?上葯z查、調整摩擦片與制動鼓間隙,如間隙全適全車發(fā)咬,則故障在主缸,如僅某輪發(fā)咬,則應拆卸該輪制動鼓檢修。
如果懷疑安全缸有故障,可通過調整安全缸進油閥和放氣閥,檢驗安全缸工作狀態(tài)是否正常。
4) 制動器噪音。
制動器產生噪音的原因可能是制動摩擦片表面硬化變質、燒損或鉚釘露出;制動蹄回位彈簧變弱,使制動蹄回位滯后,引起摩擦片與制動鼓發(fā)咬,造成摩擦噪音;制動摩擦片磨損、脫落或沾油;制動底板變形或松動;制動蹄支承銷松動;制動鼓內表面磨損不均勻或有損傷;制動液臟污或粘度過高,使油壓傳遞速度下降,引起制動蹄片與制鼓不適時接觸,因而產生振動。
制動器噪音的產生比較復雜,應單個車輪分別聽察,確定是哪個車輪,再檢查排除。
5) 制動主缸消耗制動液。
如果制動主缸內經學缺少制動液,制動效能減退,而制動系統(tǒng)外部又無滲漏,或者有時嗅到有燒制動液的氣味,可能是真空增壓器輔助缸皮碗和油封磨損或損壞,或控制閥損壞。
如果外部無泄漏,可拆下真空增壓器,將其分解,檢查加力氣室的真空室有無制動液,若有制動液,說明輔助缸皮碗或油封磨損漏油,或控制閥損壞。
雙管路液壓制動系統(tǒng)中若裝有制動力調節(jié)裝置,在檢查、排除故障時,還需同時檢查制動力調節(jié)裝置的作用情況,分析它與故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