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藝性
(1)了解、分析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熟悉產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條件,明確被加工零件在產品中的位置與作用,進而了解零件上各項技術要求制訂的依據(jù)及合理性;找出主要技術要求和加工關鍵,研究零件在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變形及需要采取的工藝措施;對圖樣的完整性、技術要求的合理性提出意見。
(2) 審查零件的結構工藝性是指所設計的零件在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經濟性,不同生產規(guī)模或具有不同生產條件的工廠,對零件結構工藝性的要求是不同的。零件的制造,包括毛坯生產、切削加工、熱處理等身產階段,最后還要裝配成機器。結構設計時,必須全面考慮,使零件在各個生產階段都具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目前,對零件結構工藝性好壞的評判主要采用定性的方式進行。為了改善零件機械加工的工藝性,在結構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工時應便于進刀、退刀。
2)減小加工表面數(shù),減小加工表面面積,盡量避免內表面加工。
3)便于工件裝夾,件少裝夾次數(shù),有利于增強刀具和工件的剛度;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各表面,應盡可能在一次裝夾中加工完成。
4)減少刀具的調整與走刀次數(shù)。
5)采用標準刀具和通用量具,減少刀具和量具種類。
表4-7 列舉了零件機械加工結構工藝性對比的一些典型實例,可供分析零件結構的加工工藝性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