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力與切削功率
切削力與切削功率的計算
切削力及其分解、切削功率
(1) 切削力的產(chǎn)生與切削力的分解 切削加工時,在刀具的作用下,被切削層金屬、切屑和工件已加工表面金屬都要產(chǎn)生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這些變形所產(chǎn)生的抗力分別作用在前刀面和后刀面上:同時,由于切屑沿前刀面流出,刀具與工件之間有相對運動,所以還有摩擦力作用在刀面和后刀面上。這些作用在刀具上的合力就是總切削力F,簡稱切削力。
由于F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其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固定的。為了便于分析切削力的作用和測量切削力的大小,常常將總切削力F分解為如圖1-9所示的三個互相垂直的切削分力:
1)切削力Fc是總切削力在主運動方向上的分力。因此,它垂直與基面,是切削力中最大的一個切削分力。其所消耗的功率占總功率的95%~99%。它是計算機床動力,校核刀具、夾具的強度與剛度的主要依據(jù)之一。
2) 背向力Fp是總切削力在切削深度方向上的分力。它在基面內(nèi),與進給運動方向垂直。
圖1-9 切削力的分解
此力作用在機床一夾具一工件一刀具系統(tǒng)剛度最弱的方向上,容易引起振動與加工誤差,它是設計和校驗系統(tǒng)剛度和精度的基本參數(shù)。
3) 進給力Ff是總切削力在進給運動方向上的分力。它在基面內(nèi),與進給運動方向一致。Ff作用在機床的進給機構上,是計算和校驗機床進給系統(tǒng)的動力、強度及剛度的主要依據(jù)之一。
由圖1-9可知,總切削力F與三個切削分力之間的關系為
(1-1)
(2) 切削功率 消耗在切削過程中的功率稱為切削功率pm。切削功率為切削力Fc和進給力Ff所消耗功率之和,因背向力Fp沒有位移,所以不消耗功率。于是切削功率(W)為
(1-2)
式中:Fc—切削力(N)
υc—切削速度(m/s)
Ff—進給力(N)
υf—進給速度(mm/s)。
一般情況下,F(xiàn)f所消耗功率(約占pm的1%~2%)遠小于Fc所消耗的功率,因此,式(1-2)可簡化為
(1-3)
按上式求得Pm后,如要計算機床電動機功率PE,還應將Pm除以機床的傳動效率ηm(一般取ηm=0.75~0.85),即
(1-4)
2.切削分力的經(jīng)驗公式
目前,生產(chǎn)中計算切削分力的經(jīng)驗公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按單位切削力進行計算。
(1) 計算切削力的指數(shù)公式 用指數(shù)公式計算切削力在是生產(chǎn)實際中或得廣泛作用,其形式為
(1-5)
式中CFc、CFP、CFf—決定于被加工材料和切削條件的系數(shù):
xFC、yFC、nFC、xFp、yEP、nFP、
xFf、yFf、nFf、—分別為三個分力公式中切削深度ap、進給量f和切削速度υc的指數(shù):
kFC、kFP、kFf、—分別為三個分力計算式中,當實際加工條件與求經(jīng)驗公式時的條件不符時,各種因素對切削分力修正系數(shù)的積。
設kMF、KyOF、kKRF、kλSF、 kR∈F、kTF分別為被加工材料力學性能,刀具前角、主偏角、刃傾角、刀尖圓弧半徑、耐用度改變時對切削分力的修正系數(shù),并以kF表示kFC、kFP、kFf,則
KF=kMF、KyOF、kKRF、kλSF、 kR∈F、kTF (1-6)
式(1-5)中的各系數(shù)、指數(shù)的數(shù)值,以及式(1-6)中各種切削條件下修正系數(shù)的數(shù)值可在本書有關章節(jié)中查得。
(2) 用單位切削力計算切削力和功率 單位切削力p是單位切削層公稱橫截面積(m2)上的切削力(N),所以 (1-7):
(1-8)
式中 Fc—切削為(N):
AD—切削層公稱橫截面積(m2):
bD—切削層公稱寬度(mm):
hD—切削層公稱厚度(mm):
ap—切削深度(mm):
f—進給量(mm/r)。
單位切削功率pc是單位時間內(nèi)切除單位體積材料所需的切削功率(W/(m3/s)).所以
(1-9)
式中 Q—材料切除率(m3/s):
υc—切削速度(m/s):
pc—切削功率(W):
(1-10)
將Q、Pc、代入式(1-9)得
因此,如果知道了單位切削力p,就可由式(1-8)計算出切削力FC,并用式(1-10)計算出切削功率pc。
單位切削力的具體數(shù)值可在有關文獻中查到。表1-1是硬質(zhì)合金外圓車刀車削幾種常用材料的單位切削力和單位切削功率。
表1-1硬質(zhì)合金外圓車刀切削常用金屬材料時的單位切削力與單位切削功率
工件材料 |
單位切削力P/(N/mm2)
F=0.3mm/r |
單位切削功率pc/(kw/(mm3/8))f=0.3mm/r |
實驗條件
|
類別 |
名稱 |
牌號 |
制造、熱處理狀態(tài) |
硬度HBS |
刀具幾何參數(shù) |
切削用量范圍 |
鋼 |
易切鋼 |
Y40Mn |
熱軋 |
202 |
1668 |
1668x10-6 |
Y0=15°
Kr=75°
λs=0°
by1=0
前刀具帶卷屑槽 |
υ0=90~150m/min
ap=1~5mm
f=0.1~0.5mm/r |
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 |
Q235-A |
熱軋或正火 |
134~137 |
1884 |
1884x10-6 |
45 |
187 |
1962 |
1962x10-6 |
40Cr |
212 |
40MnB |
207~212 |
38CrMoAIA |
241~269
|
45 |
調(diào)質(zhì)(淬火及高溫回火 |
229 |
Y0=15°,kr=75°,λs=0°by1=0.1~0.15mm
Y0=-20°前刀面帶卷屑槽
|
40Cr |
285 |
2305 |
2305x10-6 |
38CrSi |
292 |
2197 |
2197x10-6 |
45 |
淬硬(淬火及低溫回火) |
44
(HRC) |
2649 |
2649x10-6 |
工作材料 |
單位切削力p/(N/mm2)f=0.3mm/r |
單位切削功率pc/(kw/(mm3/s)f=0.3mm/r |
實驗條件 |
類別 |
名稱 |
牌號 |
制造、熱處理狀態(tài) |
硬度HBS |
刀具幾何參數(shù) |
切削用量范圍 |
鋼 |
工具鋼 |
60SiMn |
熱軋 |
269~277 |
1962 |
1962x10-6 |
у°=15°
κr=75°
λs=0°
byl=0前刀面卷屑槽 |
υc=90~150m/min
ap=1~5mm
f=0.1~0.5mm/r |
T10A |
退火 |
189 |
2060 |
2060x10-6 |
9CrSi |
223~228 |
Cr12 |
223~228 |
Cr12MoV |
262 |
3Cr2W8 |
248 |
5CrNiMo |
209 |
W18Cr4V |
235~241 |
|
CCr15 |
退火 |
196 |
2109 |
2109 x10-6 |
不銹鋼 |
1Cr18Ni9Ti |
淬火及回火 |
170~179 |
2453 |
2453x10-6 |
у0=20°, κr=75°, λs=0°, byl=0,前刀面帶卷屑槽 |
|
鑄鐵 |
灰鑄鐵 |
HT200 |
退火 |
170 |
1118 |
1118x10-6 |
у0=15°κr=75°
λs=0°
byl=0,平前刀面,無卷屑槽 |
υc=1.17~1.42m/s(70~85m/min),ap=2~10mm,f=0.1~0.5mm/r |
球墨鑄鐵 |
QT450-10 |
170~207 |
1413 |
1413 x10-6 |
可鍛鑄鐵 |
KTH300-06 |
170 |
1344 |
1344 x10-6 |
у0=15°κr=75°
λs=0°
byl=0,前刀面上帶卷屑槽 |
冷硬鑄鐵 |
軋輥用
|
表面硬化 |
52~55(HRC) |
3434{f=0.8} |
3434 x10-6 |
у0=0°κr=12~14°λs=0°, byl=0平前刀面,無卷希望槽 |
υc=0.117m/s(7m/min)ap=1~3mm,f=0.1~1.2mm/r |
3139{f=1} |
3139 x10-6 |
2845{f=1.2} |
2845 x10-6 |
鋁合金 |
鑄鋁合金 |
ZL110 |
鑄造 |
45 |
814.2{у0=15°} |
814.2 x10-6 |
у0=15°,25°,κr=75°λs=0°byl=0
平前刀面,無卷屑槽 |
υc=180m/min,ap=2~6mm,f=0.1~0.5mm/r |
706.3{у0=25°} |
706.3 x10-6 |
硬鋁合金 |
ZA12 |
淬或及時效 |
80107 |
833.9{у0=15°} |
833.9 x10-6 |
765.2{у0=25°} |
765.2 x10-6 |
銅及銅合金
|
黃銅 |
H62 |
冷拔 |
80 |
1422 |
1422 x10-6 |
у0=15°,κr=75°λs=0°byl=0,平前刀面,無卷屑槽
|
υc=1.83m/s(110m/min), ap=2~6mm,f=0.1~0.5mm/r
|
鉛黃銅 |
HPb59-1 |
熱軋 |
78 |
735.8 |
735.8 x10-6 |
錫青銅 |
ZQSn5-5-5 |
鑄造 |
74 |
686.7 |
686.7 x10-6 |
加工銅 |
T2 |
熱軋 |
85~90 |
1619 |
1619 x10-6 |
|
|
鉬 |
純鉬 |
|
粉末冶金 |
109 |
2413 |
2413 x10-6 |
у0=20°κr =90°λs=0°byl=0.15mm,y01=-5°,前刀面上帶卷屑槽 |
υc=40m/min,ap=1~5mm,f=0.1~0.4mm/r |
|
|
|
|
|
|
|
|
|
|
|
|
|
|
|
|
|
注:1、切削各種鋼,用YT15刀片:切削不銹鋼、各種鑄鐵與銅、鋁,用YG8或YG6刀片:用YW2刀片。
2、不加切削液。
表1-2 影響切削力的因素
影響因素 |
說明 |
工件材料 |
別加工材料的強度越高,硬度越大,切削力就越大:工件材料加工硬化的傾向性大,則切削力將增大:工件材料中添加硫,鉛等元素(易切削鋼),切削力減小,加工鑄鐵等脆性材料時,切削層的塑性變形很小,加工硬化小,形成的崩碎切屑與前刀面的摩擦力小,故切削力。和獠牧系臒崽幚頎顟B(tài)不同、金相組織不同,也會影響切削力大小。 |
切削深度ap、進給量f |
切削深度ap的進給量f增加時, 抗力和摩擦力增大,因而切削力也隨之增大,但二者對切削力的影響程度不同,一般情況下,當ap增加一倍時,切削力約增加一倍,而當f增加一倍時,切削力只增加68%~86%。 |
切削速度υc |
加工塑性金屬時,切削速度υc對切削力的影響呈波浪形。在低速范圍內(nèi)(υc<50m/min)時,隨著切削速度的增大,由于切削溫度升高,摩擦力逐漸減小,切削力又隨之減小。
切削脆性金屬時,因塑性變形很小,切削與前刀面的摩擦也小,故υc對切削力的影響也小。 |
前角y0 |
刀具前角越大,切削層的變形越小,故切削力也減小,前角對切削力的影響程度隨著切削速度的增大而減小,這是因為高度切削時的切削溫度增高,使摩擦、加工硬化程度和塑性變形都減小的緣故:加工鑄鐵等脆性金屬材料時,前角對切削力的影響不顯著。 |
主偏角kr |
當切削層公稱橫截面積不變時kr增大,切削層公稱厚度增大,切削層變形減小,故切削力Fc減小,但當kr大于60°~75°時,由于到尖圓弧半徑的作用比重加大,F(xiàn)c又略有上升:kr增大、Fp減小,F(xiàn)f增大且增大較多。 |
刃傾角λs |
λs在很大范圍(從-40~+40)內(nèi)變化時,對Fc沒有什么影響,但λs減小時,F(xiàn)p增大,F(xiàn)f減小。 |
刀尖圓弧半徑λ∈ |
λ∈對Fc的影響不大。λ∈增大時,F(xiàn)p將增大。 |
刀具材料 |
刀具與被加工材料間的摩擦因數(shù),直接影響著切削力的大小。在同樣切削條件下,高速鋼刀具的切削力最大,硬質(zhì)合金次之,陶瓷刀具最小。 |
切削液 |
切削液潤滑性能越高,切削力降低越明顯。 |
刀具磨損 |
刀具后 刀面磨損后,接觸摩擦增大,因而切削力增大:刀具前刀面上因磨損而形成月牙洼時,由于增大了前角,因此切削力減小。 |
影響切削力的因素(見表1-2)
切削力的測量
測量切削分力的方法有兩類:一類是間接測量法,例如把應變片貼在滾動軸承外環(huán)上、用為移計測量主軸或刀架變形量、測量驅(qū)動電動機耗電功率或轉(zhuǎn)差率、測量靜壓軸承壓力等,利用這些方法便可間接測量切削力的大。毫硪活愂侵苯訙y量法,主要是利用各種測力儀來進行測量。常用的測量儀是應變片式和壓電式兩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切削力作用在測力儀的彈性元件上所產(chǎn)生的變形,或作用在壓電晶體上產(chǎn)生的電荷經(jīng)過轉(zhuǎn)換后,來測量各切削分力。
(1) 電阻應變片式測力儀這種測量儀具有靈敏高度,量程范圍大,既可用語靜態(tài)、也可用于動態(tài)測量,以及測量精度較高等特點。
測量儀常用的電阻軟件叫做電阻應變片。將若干電阻應變片緊貼在測量儀的彈性元件發(fā)生變形,使應變片的電阻值改變,破壞了電橋的平衡,于是有與切削力大小相應的電流輸出,經(jīng)放大、標定后就可讀出三向切削力之值。
圖1-10 八角環(huán)車削測力儀及應變片布置
(2) 壓電式測力儀這是一種靈敏度高,剛度大,自振頻率高,線性度和抗相互干擾都較好且無慣性的高精度測力儀,特別適用于測量動態(tài)力及瞬時力。其缺點是易受濕度的影響,在連續(xù)測量穩(wěn)定的或變化不大的力時,會產(chǎn)生因電荷泄漏而引起的零點漂移,影響測量精度。壓電測力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石英晶體或壓電陶瓷的壓電效應。在受力時,她們的表面將產(chǎn)生電荷,電荷的多少與所施加的壓力成正比而與壓電晶體的大小無關。用電荷放大器轉(zhuǎn)換成相應的電壓參數(shù),從而可測出力的大。ㄒ妶D1-11a)。
將幾個石英元件按次序機械地排列在一起,就可構成多向力傳感器(見圖1-11b)。加在傳感器上的力作用在石英片上,由于石英晶體的切割方向選擇得不同,所以各受力方向上的靈敏度不同,故能分別測出各個切割分力。
圖1-11 壓電式傳感器
a) 但向測力傳感器及測力系統(tǒng) b)三向測力傳感器
1—壓電傳感器 2—電荷放大器 3—峰值電壓表 4—陰極射線示波器 5—光線示波器 6—聚四氟套 7—晶片 8—蓋 9—電子束焊縫 10—基座